2008年5月5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白墙黑瓦间有块“火训碑”
这块颇有来历的碑成了乌镇景区的一处“新景点”
本报记者 曹志男/文 陈立波/摄 实习生 杨玉芳 通讯员 王彪 刘娜

  白墙、黑瓦、青石路;小桥、流水、古人家。小长假里,水乡乌镇吸引了众多游客。他们纷纷取出相机,在一间间木结构的明清古建筑前留念。忽然,镜头中出现了一个与周围景致格格不入的画面:一处古建筑废墟。于是游客们放下相机,细细观摩一番后感慨一句:哦,是被火烧的呀……
  5月3日,记者来到桐乡乌镇西栅景区西大街的古建筑废墟前。“这里曾经是华美的老厅,但是一把火改变了历史……”炭化的木架和一块两米多高的木质“火训碑”,述说着废墟的历史。碑牌的右侧是古镇防火公约。
  “2000年2月5日,农历大年初一,乌镇西栅一吴姓人家因家中厨房用火不慎引起火灾。”参加过当年火灾扑救、时任桐乡消防中队中队长的丁立勇回忆说,那一次,7间历史建筑被大火吞噬,过火面积超过400平方米。
  “这是外厅遗址,原本这块空地和两边一样,都是古木楼。”景区工作人员陆晓春指着“火训碑”后一扇黑漆漆的大门说,这扇木门被烧得表面炭化了。
  “景区开发时,我们曾想过重新修缮木楼,但后来决定不动遗址,让它作为消防安全警示地,前段时间还特意立了‘火训碑’。”小陈表示,满目疮痍的火灾遗址与四周白墙黑瓦的古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在吸引了当地居民和每一个游客眼球的同时,也更好地提醒他们注意消防安全。
  “景区这样宣传消防安全,挺有创意的,而且很实在。”绍兴游客李丽说。“摸摸木门,手上就黑黑的。火灾太恐怖了,古建筑一定要好好保护。”13岁的上海小游客王美英看着木门,呈现一脸惋惜。
  对于乌镇这样以木质结构古楼建筑群为主的古镇来讲,消防安全就是生命线。在贯穿西栅景区的西市河道中,记者发现,每过半小时左右,就会有一条巡逻消防艇出现。
  “我们实施24小时水上消防巡逻。同时,每幢古建筑都安装了高灵敏度的烟感、温感器和气体探测仪,消防监控中心能全方位掌握火灾隐患。”景区专职消防队队长金林生是本地人,他自信地说,从2001年队伍成立至今,景区的古建筑再没有发生过任何大、小火灾。